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,开启智慧思政新篇章
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以科技力量助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,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号召,由副院长董真真带队,组织学院辅导员团队参加2025年4月于杭州举办的“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高级研修班”。此次研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一、研修背景:科技赋能,育人为本
本次研修班聚焦人工智能在学生工作中的创新应用,通过专家讲座、案例研讨、技术实操等多元形式,帮助高校辅导员掌握智能分析、精准管理、个性化辅导等前沿技术。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城市,为此次研修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与行业资源,助力参训者开拓视野、提升效能。
二、学院行动:领航前行,团队共进
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始终秉承“特色立校、人才强校、质量兴校”的发展战略。此次研修中,董真真副院长亲自带队,与七名骨干辅导员组成学习团队,深入参与课程研讨。
团队通过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结合,重点探索了AI动态预警系统、大数据学业分析、虚拟辅导员应用等场景,为学院构建智能化学生管理体系积累经验。
三、研修亮点:虚实融合,精准发力
1.智能思政场景化:学习如何利用AI分析学生行为数据,实现心理预警与个性化干预。
2.管理效能提升:掌握自动化办公工具与智能决策系统,优化事务性工作流程。
3.虚拟现实融合:AI辅导员对话等创新模式,拓展育人新路径。
四、未来展望:以智提质,育见未来
此次研修是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深化“三全育人”改革的重要举措。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,逐步建设智能思政平台,打造“AI+辅导员”协同工作模式,推动学生管理向“精准化、科学化、人性化”迈进。”
培训归来,为充分发挥学习成果的辐射效应,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水平,我校于2025年4月24日下午3:00在第二教学楼会议室组织召开第五期辅导员交流会。本次辅导员交流会主要围绕培训中的前沿理念、实践案例与创新方法进行深入分享,结合日常学生管理、思想教育、心理健康等工作展开。
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董真真同志、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吴杰朋同志、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刘林同志、商务管理系副主任杨森同志、交通工程系副主任王胜国同志、经贸管理系副主任刘尚滨同志、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白晓文同志、医药技术系副主任张荣良同志、以及部分辅导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。本次会议由吴杰朋副处长主持。
在分享环节,杜金晓老师聚焦AI技术赋能学生工作智能化转型,深入剖析了AI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对挑战及应用场景。从提升管理效率、优化资源配置、强化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畅谈了自己探索实践的心得,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,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AI工具实现精准赋能。
韩冰老师在分享会中分析了目前高校教育的模式变革以及AI助力教育公平与效率提升的方法,与辅导员们畅谈了使用Deepseek、豆包、Kimi等工具的心得。例如,在心理辅导中,利用AI快速梳理学生反馈,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;在生涯指导中,通过AI分析学生兴趣与能力,提供精准建议,并鼓励辅导员通过深耕AI工具,提升工具利用效果。
学院辅导员们认真聆听了讲座,大家围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展开了深入探讨。许多辅导员表示,此次讲座拓宽了他们的工作思路,为今后将AI技术融入日常学工实践提供了借鉴。
董真真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本次"AI+学工"融合创新研讨会实现了三个维度的突破:一是思想破冰层面,集中展现了我院辅导员队伍把握教育数字化战略机遇的前瞻性视野;二是实践探索层面,杜金晓、韩冰两位资深辅导员通过典型工作场景的深度解构,系统梳理AI技术在学生管理、思政资源智能推送、心理危机预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,为技术与育人场景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方法论指引;三是价值认知层面,明确AI在教育场域的双重定位—不仅作为效能提升的工具,更应被视为教育模式重构的战略支点。
针对技术赋能路径,董院长提出"三维驱动"策略:在工具维度,依托智能诊断系统实现学生成长需求的精准识别,通过自适应学习算法提升思政教育的靶向性;在模式维度,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拟辅导员系统,延伸育人时空维度;在生态维度,打造智能学工中枢平台,实现多源数据的价值挖掘。同时强调"技术向善"原则,要求全体学工人员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间寻求平衡点,重点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与伦理审查机制。
本次培训,进一步加深全体辅导员对AI技术的认知,掌握实用的AI工具使用技巧,为推动学校学生工作的智能化、高效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下一步,学生工作处将持续引入前沿资源,助力辅导员队伍数字化能力提升,通过系统性数字化转型战略,推动学生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跃升,构建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育人新格局,为学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