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似乎正活在一个低社交的时代。电子时代的来临,让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跟别人面对面说些什么,也没什么动力去结识新朋友。觉得维持关系非常累、非常麻烦,交流或闲聊都特别费神,有那时间宁愿在家里刷刷剧、上上网。这究竟是一件好事,还是坏事呢?
不妨开宗明义:人究竟需不需要社交?能否完全不需要社交而活着?答案也非常简单:需要。不能。
因为适度的社交,永远是必要的。它可能为我们带来充分的归属感和幸福感。积极的社交线索(比如微笑的脸孔、别人的肯定和回应),可以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,为我们提供愉悦感。跟陌生人进行一些最轻度的社交,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,或者几句交流,都能显著提高我们的主观幸福感。同样,社交也是为我们的生活增加多样性的方式,可以帮我们拓展认知的边界。
那么,有哪些社交的小技巧可以使用呢?
1. 寻找共同点
一个最核心的思路是:我们总是更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。因此,当你跟别人交流、拓展朋友时,不妨试着从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出发。有哪些共同点呢?Dunbar 提出过一个「友谊的七大支柱」:具备这些共性的人,更容易彼此成为朋友。共同的语言或方言;共同生活、成长的地区;相似的教育和职业经历;相似的兴趣和习惯;对社会事件有相似的观念和看法;共通的幽默感(接地气的说法叫做「能接梗」);对音乐有共同的爱好。不妨试试从这些方面开始话题,也许能帮助你更容易地破冰。
2. 提高透明度
在日常交往中,我们总是被教导说,要含蓄,要委婉,不要太直接。但研究表明:在社交中更充分地表露内心想法,做到言行一致的人,往往具备更高的主观幸福感;与此同时,他在社交上的得分也会较高,更不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。原因很简单:在大多数的社交中,最常见的是什么?是彼此的误解。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一种虚假的和谐,殊不知对方其实也是如此。因此,把这些问题摊开来,好好沟通,充分交换意见,达到更高的透明度,对双方而言,都是一件如释重负的事情。
3. 多考虑给予
如何才能交到更多、更适合自己的朋友?一个最简单的方式,就是让他们更容易发现你。那么,通过给予的方式,去帮助你所遇到的人,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—— 它可以使到别人最快地了解你,并且为你获得一个良好的社会评价,扩散你的影响力。比如:看到力所能及的问题回答一下。帮别人做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。遇到冲突时试着去协调和调节。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。分享自己的心得、经验和知识,帮助别人……
这些,都是让你展示自我,去拉近更多的人的方法。
- 上一篇:有关顶岗实习的心理健康小知识
- 下一篇:了解精神疾病之躁狂抑郁症